周光召(1929—2024),出生于湖南长沙。195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4 年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富投恒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粒子物理理论和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
▋献给家乡母亲的“军功章”
周光召心系故乡 , 特别重视家乡的教育发展 。 2003 年 12 月 7 日,周光召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捐赠给了宁乡一中,激励家乡学子奋发图强、矢志报国、勇攀科学高峰。
在捐赠仪式上,他说: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代表的是几十万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经过长期奋斗的结果,对科研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沉甸甸的荣誉,于我而言,就是我的军功章。与其将奖章自己收藏, 不如将其赠给一个单位, 鼓励后人传承 ‘ 两弹一星 ’ 精神,为祖国的科研事业 作出 贡献! ” 他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了自己捐赠奖章的缘由: “ 农村的一位母亲,在送他儿子上前线的时候,她说她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就是这个儿子把他的军功章寄回 来。 ” 周光召还说道: “ 我相信宁乡的父老和这位母亲的意愿可能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决定把我这一生最珍贵的、所得到的奖章,拿回来贡献给宁乡,来回报宁乡父老对我的厚爱。 ” 奖章现珍藏于宁乡一中校史馆,并专设 “ 周光召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陈列室 ” ,激励着宁乡一中一批批青年茁壮成长。
2003年周光召(右)向宁乡一中捐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宁乡一中供图)
▋院士要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科技界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现象,违背科学道德、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周光召在多次讲话中提出,院士在科研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高质量和高效益赢得国际竞争和世界的认可。周光召强调科学家和院士的社会责任,呼吁院士成为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他提出,院士不仅要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应在道德和社会责任上发挥表率作用,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周光召认为,科学家应当以身作则,弘扬科学精神,抵制不良风气,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周光召关心院士制度的改革是一贯的。他在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后,依旧关注着院士制度的改革工作。他指出: “ 现在一个大学的院士多, 申请到的 863 、 973 项目也会相对较多,在社会上就有较高的地位。所以有些校长千方百计地争取学校里的教师能成为院士。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如违反科研规律、对院士候选人过度 ‘ 包装 ’ 等。 ” 2005 年, 周光召在一次 “ 院士圆桌会议 ” 上提出,科学界本应提倡人人平等、不畏权威, “ 院士崇拜 ” 不可过度。
周光召在不断呼吁院士加强自律的同时富投恒盈,也积极促进院士队伍内部采取措施,强化对科学道德与学风的教育、监督和治理。
1994 年,在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前身) 工作会议上,周光召强调,院士要成为科技界坚持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作风的榜样。
1995 年,在周光召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首次召开 “ 科学道德建设座谈会 ” 。与会的数十位院士一致赞同要严格自律,带头抵制不正之风,支持学部主席团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完善学部的科学道德建设。
1996 年,经周光召、朱光亚等倡导,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主席团联合发出《做物质文明建设的先锋,当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的倡议书。随后,在周光召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他的建议与大力支持下,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以指导并推动院士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是我国重要科学团体中较早产生的科学家自我约束的组织,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是由于周光召的大力坚持,学部主席团不断加强院士群体的思想、道德、组织建设,加强院士队伍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使当时存在于院士队伍的不正之风得到一定的遏制。周光召还对院士增选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始终以院士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周光召在从事管理工作期间,更是以身作则,始终以院士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在治学中作风严谨,在院士增选中也是严格按照标准,不徇私情,他从未有过向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示意关照中国科学院院内的院士候选人的状况。他一再要求,领导者一定要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他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周光召除了在学术造诣、领导能力上令与他合作过的每一位科学家敬佩以外,他的人格魅力 更使他人仰慕不已。他虽然身居高位,且是一位科学大家,但在与他人打交道、参加会议讲话的过程中,没有一点官话、套话。在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时,他平易近人、为人诚恳、平等待人,给他人的感觉是没有一点官架子。
本文节选 自《 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 》( 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25. 6 )一书。
ISBN 978-7-03-082532-2
责任编辑:刘英红 丁 川
《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一书生动讲述了发生在 100 位老一辈 科学家身上的优良作风学风故事,展现了他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简朴 励行 、修身齐家的高尚品格。本书通过讲好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引导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主动 践行 诚信严谨的科研态度、清廉简朴的工作作风、忘记 “ 小我 ” 成就 “ 大我 ” 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聚焦国家需求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本书既可作为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开展主题学习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和全面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 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读本。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